一、水产类保健胶囊:水产证书的认定矛盾与解决方案
困局核心:商品属性认定存在三方分歧
水产类保健胶囊(包括磷虾油、鱼油、海豹油、海藻油等)在1210模式进口至内地保税仓时,即使产品仅含单一活性成分(如100%磷虾油,其余成分为辅料),海关总署系统仍会提示“补充水产证书”。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各方对商品属性的认定差异:
中国海关立场:严格认定为“水产品”,要求提供《输华水产品检疫证》
海外出口国立场:认定为“膳食补充剂”,只能出具通用的《卫生证》,出不了水产专用的检疫证;
根本矛盾:部分国家未与中国约定水产证书格式,导致无法提供符合中国要求的证明文件
现状概括:中方要求A类证明,外方坚持商品属性为B类而拒绝提供,甚至因协议缺失导致外方无法提供A类证明,最终造成货物滞留口岸。
破局思路
1、灵活选择通关口岸:寻找接受《卫生证》替代《水产证》的口岸进行1210模式报关
2、调整产品配方:将单一活性成分改为多重活性成分,改变商品属性分类
3、源头合规:当商品产地与活性成分来源一致,且该国与中国已约定证书格式时,提供原料的输华水产证书

二、芝麻油:植物检疫与成分标准的不确定性
证书要求的地域差异
根据原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合格评定作业指导书(2016版)》,仅散装植物油在1210进口环节需提供出口国官方证书。然而在实际执行中:
各口岸对此规定理解不一
部分严谨口岸参照散装植物油规则,对预包装植物油也要求提供官方证书
海关监管新动向
1、海关总署近期加强对预包装植物油的监管,重点关注:
2、加工工艺:是否为初榨工艺
3、芥子酸含量:是否低于3%标准
监管逻辑:工艺和成分直接影响海关税号归类,进而决定商品是否在跨境电商进口正面清单内。不符合要求的商品可能面临下架退运、补税及处罚风险。

三、日本清酒:多重产地标识的合规方案
问题描述
根据日本原产地规则,商品包装需标识代表加工工厂的简化编号(固有场所记号)。实践中出现新情况:
1、清酒包装显示两个固有场所记号(最终加工工厂+原料工厂)
2、产地证明仅体现最终加工工厂信息
解决方案
在1210进口环节遭遇海关查验时,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标识不一致问题:
1、重新开具产地证明:在证书中补充原料工厂信息
3、沟通协调:向海关说明实际情况,提供完整供应链信息
经此调整后,货物顺利获得放行。
总结建议
保税仓企业在进口上述商品时,应:
提前了解各口岸执行标准的差异,选择合适的通关口岸
与海外供应商充分沟通,确保单证符合中国海关要求
关注产品成分、工艺等细节,确保符合正面清单要求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可能的查验和单证补充需求
通过前瞻性的合规规划和灵活的应对策略,可有效降低通关风险,提高供应链效率。
货之家专业提供跨境电商进口物流、报关、保税仓一件代发服务,保税仓库,保税加工,保税物流,退运,销毁,国际进口物流,跨境电商进口报关。跨境电商进口保健品,进口产品,进口商品,进口食品,奶粉进口,红酒进口,进口咖啡,进口护肤品,进口化妆品,可直接咨询手机号/微信:13318730968(李经理),可对接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小红书、淘宝、有赞、微店、微盟、洋葱等热门跨境全球购电商平台一件代发或保税物流调拨转仓。
文章及图片除原创外均精选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意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