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了两期的内容,将海关新颁布的《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做了简要的解说,新标准与2014年的的旧标准相比,不仅在认证方式以及赋分规则等都有显著变化,并且根据四类企业的特点,完善和细化了原认证标准。应众多读者的要求,我们今天再说一说。
新《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是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37号)配套执行的,之所以从五月份推迟到十二月份颁布,主要是因为关检合一工作之后,新认证标准自然也将检验检疫标准纳入其中。
如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78号中明确指出:“《信用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情形外,海关还可以采集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状况下列信息:(一)企业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国外通报、退运、召回、索赔等情况;(二)因虚假申报导致进口方原产地证书核查,骗取、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等情况。”
在178号公告还指出:“除《信用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企业有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安全、进出口商品检验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
按照原标准,企业在检验检疫业务方面违法记录,并不会记入到认证的内容之中,但新标准将这些违法记录都作为认证内容。因此,新标准施行之后,企业必须对检验检疫的违法行为与海关违规行为给予同等的重视,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任务更重了。
新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更加严格,我们从在通用标准基础上,又制定不同的企业的认证就可见一斑,企业在认证中应注意的关键点介绍如下:
NO.1
报关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除了自己应有培训之外,还要“建立面向客户的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培训制度并有效落实,每年开展客户海关业务专业培训。”
NO.2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上要设置专门业务风险管理部门,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有效落实。
NO.3
内部培训每年1次变2次,且法定代表人必须参加,不允许“授权人员”代替。
NO.4
在贸易安全的危机管理措施加入了安全培训,不仅要求建立贸易安全的内部培训机制并有效落实。而且要求定期对员工进行与国际贸易供应链中货物流动相关风险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了解、掌握海关认证企业在保证货物安全过程中应做的工作。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和危机处理模拟演练,让员工了解、掌握在应急处置和异常报告过程中应做的工作。
NO.5
对内部控制和贸易安全标准设置更高要求:“没有单一标准项基本达标超过3项”,也就是说,95分或者96分很有可能达不到认证标准。
NO.6
注册信息标准要求:”在海关的注册登记或者备案信息与实际相符。”说明注册信息不只是“注册登记”,还包括了“备案”,范围更广,意味着“不符”的因素更多。
NO.7
增加了外部信用,要求企业和企业相关人员2年内均未被列入国家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NO.8
滞纳税款报关单率的通过标准从“5%”降到“3%”。
NO.9
符合海关管理要求的考察项目从4项扩展到11项。
NO.10
只做单纯的报关业务的企业,要延伸认证其1家有委托关系的被代理企业或者主要物流运输企业。
货之家—是一家跨境运输、报关报检、仓储物流等综合性国际物流公司,专业提供:跨境电商仓储,保税仓,保税仓库,保税仓储,电商仓库,保税物流,第三方仓储,跨境电商BBC,进口报关,进口清关,进口报检,保税进口,包税进口清关,进口清关代理。服务热线:400-80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