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行政处罚案件分析方面,我们采取了实际案例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的方式,希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报关企业易发生的行政法律风险作出提示,帮助企业预知法律风险并提前预防。
海关对报关企业行政处罚案件的数据分析
一、行政处罚案件样本选择
案件类型:海关做出行政处罚的案件
案件信息来源:中国海关官方网站
案件时间段:2017年全年
处罚对象:报关企业
案件分布地域: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黄埔海关管辖区域
案件数量:
为尽量保证全面了解报关企业行政违规案件的情况,我们研究了2017年上述五个海关针对报关企业做出的全部行政处罚案件,共计115件。从案件数量看,上海和天津海关的案件明显多于其他海关,显示辖区内报关企业违法案件数量与通关业务数量存在正向关系。
二、被处以行政处罚的企业特点
从被处罚企业规模看,多数为中小型报关和物流企业,但是也有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处罚案件数量分布与企业规模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
三、违法案件分析
1、案件性质
2、违法行为类别
3、申报不实类别
在我们选取的115件行政处罚案件中,仅有1件系企业因存在走私行为被处罚,其余均为违规行为,并集中于“申报不实”的类别。说明报关企业的守法意识较强,极少数故意违法。因申报不实而被处罚的案件中,以价格、税则号列、数量申报不实为主。以我们过往的经验来看,进出口货物申报价格和归类是较易与海关产生争议的事项,但争议未必会导致处罚。如果申报行为被海关认定为违规,即意味着企业的申报行为存在过错,属于应当避免而未避免的情况。
多数被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并未就委托人,即收发货人与报关企业法律责任划分进行详细描述,因此我们很难判断每个案件中报关企业的具体责任程度。但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如果报关企业因申报不实被处罚,至少意味着报关企业未尽合理审查义务。如何完善审查或内核制度并有效实施,避免因实施他方委托事项而招致自身处罚,应该是报关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四、行政处罚形式
1、行政处罚方式
2、罚款规模
警告、罚款是案件的主要处罚形式,其中绝大多数仅处以罚款。罚款数额在1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案件超过一半,但也存在被处以超过50万,甚至10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案件。报关企业是进出口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但毕竟只提供流程服务,处罚金额较小与其在进出口业务中的从属地位是相适应的。但也存在处罚金额较大的情况,下文中将具体分析。
五、违法行为被发现的途径
上表显示,虽然被动被海关发现并被处以行政处罚的案件仍然占多数,但企业向海关主动披露的案件已超过40%,进一步说明报关企业有很强的合规经营意愿和行动,在发现企业工作存在疏忽时,愿意以主动披露的方式向海关做出说明。经研究所有存在主动披露情节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我们发现海关均对企业给予了从轻和减轻处罚。
货之家—是一家跨境运输、报关报检、仓储物流等综合性国际物流公司,专业提供:跨境电商仓储,保税仓,保税仓库,保税仓储,电商仓库,保税物流,第三方仓储,跨境电商BBC,进口报关,进口清关,进口报检,保税进口,包税进口清关,进口清关代理。服务热线:400-8070-082